银行薪酬变动一直是业界津津乐道的话题,特别是上市银行,随着半年报的公布,银行员工薪酬涨OR跌?真有银行薪酬出现腰斩?银行薪酬变动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?
 
五大行确受“限薪令”影响,股份行薪酬分化
 
16家A股上市银行中,薪酬提升第一梯队为:光大银行、兴业银行、平安银行,3家银行今年上半年员工平均薪酬同比增长17.9%、17.1%、13.3%。
 
薪酬上涨第二梯队为:民生银行、交通银行、北京银行、建设银行、招商银行5家银行员工平均薪酬,同比增长8%、5.7%、5.1%、3.8%、2.7。
 
薪酬下降的银行也不在不少数:包括南京银行、宁波银行、浦发银行、中信银行、工商银行、农业银行、中国银行,员工平均薪酬同比分别下降19.8%、15.6%、8.5%、6.3%、2.6%、0.6%、0.3%。
 
五大行确实受到“限薪令”的影响,仅交行、建行实现同比增长。但交行整体应付职工薪酬增加额较上年同期仅增加1.7亿元至115.13亿元,员工人数却减少3754人至90649人;建行则因员工人数增幅较小而实现微增的平均薪酬水平。
 
工行、农行、中行上半年员工费用则分别同比增长1.3%、2%、0.2%。工行此前在回应媒体关于降薪潮的报道时表示,上半年该行整体工资总额与上年基本持平,不存在所谓降薪潮,但也坦承总行高管人员薪酬的下降。
 
股份行平均薪资高于五大行
 
更加市场化的股份行平均薪资水平往往高于五大行,也更为外界所关注。而与上年同期相比,上市股份行中仅有浦发银行、中信银行的员工平均薪酬出现下降,其中浦发银行上半年员工费用为87.38亿元,以在职员工43645人计算,平均薪酬为20.02万元,2014年上半年该行员工平均薪酬则为21.89万元,该行关键管理人员薪酬也较上年同期下降200万至800万。
 
中央对央企高管降薪的规定是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,下一步随着薪酬改革的不断深化,在薪酬和效益挂钩的前提下,企业内部也一定会倒逼着进行更加市场化的改革。
 
“降薪潮”并不成立
 
在讨论银行员工薪酬水平前,我们先要弄懂两个问题:一是平均薪酬应该怎样计算?二是整体薪酬的变动是否与银行员工薪酬水平实际变动方向一致?
 
银行报表中有两个指标涉及薪酬:一是资产负债表中的“应付职工薪酬”;二是利润表中的“业务及管理费”中的“员工费用”或者称为“职工费用”。
 
众所周知,资产负债属于存量表,反映的是资产负债表日企业的财务状况,即企业的资产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实际余额,而利润表反映的是某一时期的经营成果。所以在采集薪酬数据时应选择“员工费用”或者“应付职工薪酬”本期增加额,作为某一时期内的整体薪酬。
 
整体薪酬包括哪些呢?一般来说,银行支付的薪酬包括短期薪酬、离职后福利、其他长期福利。其中短期薪酬包括工资、奖金、津贴和补贴、职工福利费、医疗保险费、工伤保险费、生育保险费、住房公积金、工会和教育经费、短期带薪缺勤等;离职后福利则主要包括为员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。
 
那么整体薪酬的变动是否与银行员工薪酬水平实际变动方向一致?事实上不一定,以券商中国记者了解的南方某股份行薪酬情况为例:该行整体薪酬水平、平均薪酬水平均变动不大,但记者获悉,该行总行正在降薪,分行在加薪,所以整体薪酬水平变化不大。
 
所以要提醒的是,与整体薪酬水平、员工增加数相关的平均薪酬水平下降并不绝对代表着降薪潮的来临,“降薪潮”这一说法也并不成立。
 
银行员工薪酬被这些因素影响
 
整体薪酬水平体现到个人就是员工薪资水平,站在银行员工角度,薪酬包括固定薪酬、绩效奖金、员工福利三大部分,固定薪酬与员工级别有关,主要包括基本工资、基本的五险一金等。
 
绩效奖金、员工福利才是银行员工**的收入板块,绩效奖金即所谓的“浮薪”,包括每月奖金、年终奖,也分为个人奖励、部门奖励,各行都有自己的一套考评指标。
 
以基层理财经理的薪资结构为例,主要与绩效指标(KPI)有关,包括日均存款、存款新增、中收、价值客户等。
 
处于股份行第二梯队的某股份行理财经理称,该行在上半年KPI考核中新增多项考核指标,容易出现单一指标不能完成的情况,影响绩效,再加上**打分比重由去年的15%升至现在的30%,“所以与**关系好坏也变得更为重要。”上述理财经理称。
 
而该行对公客户经理的薪酬则主要与业绩挂钩,不管贷款发放量、中收情况如何,最终业绩看的是创利情况,月创利达到某个水平即可相应的提高级别,薪酬水平也将提升。
 
不过由于经济情况不佳,个人、小微、企业贷款不良情况较往年更加严重,落到银行员工身上也将影响薪酬。
 
以上述理财经理为例,成功发放贷款后银行将一次性计提绩效奖金但分次发放,如果理财经理发放的零售贷款出现利息或本金逾期,逾期次月便开始倒扣理财经理工资,且最终倒扣的工资总额将超过此前计提的奖金,除非零售贷款客户结清贷款。
 
而对公客户经理由于公司贷款涉及的资金量较大,倒扣工资作用已经不明显,银行将暂停客户经理的其他业务,此时对公客户经理只能拿着基本工资专职催收贷款,贷款一天未收回,就不能回到岗位。
 
如此看来,银行薪酬体制改革的目的并非降低薪酬,而是让薪酬结构更加市场化,提高绩效奖金比重,减小员工福利比重。但由于这种改革往往让基层员工面临更大的指标压力、福利水平降低,抛弃金饭碗、从银行“出走”也就变得常见。
 
延伸阅读:为什么商业银行近来频频被“降薪”?(董希淼)
 
一是对高层**的限薪理解有误差。
 
今年年初,随着央企负责人薪酬改革的推进,部分银行高层**的薪酬的确下降了,而且幅度还不小。但这仅限于高管中的中管干部。以四大银行为例,这一轮降薪的范围仅涉及党委委员、副行长这一层面,连首席、总监等高管都不包括,普通员工更不在此列。
 
二是对薪酬结构的变化认识有偏差。
 
近年来,银行员工的薪酬结构的确发生不少变化:从员工个人看,基本工资的比重在下降,绩效薪酬的比重在上升;从部门分配看,业务部门薪酬增长更快,部门间差距在扩大;从机构层面看,薪酬资源更多向分支行、向客户经理倾斜。在薪酬结构的调整中,的确有部分机构的部分员工收入下降。其实,这不过是薪酬市场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。
 
三是将少数地区的变化等同于全部。
 
近两年来,这些银行对员工薪酬进行了一些调整,全行薪酬水平的确有所下降。但是,这也仅是从超高薪酬回归到中高薪酬而已。且银行不同区域差异本就很大,员工薪酬分化明显。以此作为全行业普遍降薪的佐证,似乎难有很强的说服力。当然,在全球经济发展陷入危机、国内经济趋于疲软的情况下,银行业这样的强周期行业难以独善其身。与时不时唱衰银行业、苛责银行员工相比,你还可以做得更好。
 
▎本文转自:证券时报(券商中国quanshangcn)作者:安毅。